虽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上游就是原材料供应,也是汽车产业链中最先接受原料涨价压力的一环,然而,从目前来看,汽车市场的景气度仍是汽车零部件需求量的最大限制。
据悉,从2020年四季度以来,汽车各类零部件原材料就“涨声一片”。铁矿石、焦炭价格攀升,汽车所需的碳素钢、锰钢、硅锰钢等钢材的价格均出现上涨。不仅是汽车钢板、轮胎、汽车塑料件、钢结构件、芯片在涨价,动力电池也在承受原材料涨价压力。
涨价不仅对下游整车企业造成影响,其实对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力也是考验。
原本依托上汽集团而活的华域汽车,近年来也在不断向外拓展市场。2020年,华域汽车有46.1%的营业收入来自与上汽集团以外的整车客户。旗下延锋汽车内饰系统在全球汽车内饰市场保持较高占有率,2020年营收达到1335.78亿元,同比下降7.25%,在2020年市值曾突破1000亿元。
福耀玻璃更是将中国的汽车玻璃销往全世界,但业绩仍受汽车整体环境影响较大。2021年第一季度,福耀玻璃实现营收57.06亿元,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.55亿元;但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61.3亿元,净利润为8.8亿元;2021年第一季度相较于2020年第四季度有下滑。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,使较为依赖汽车行业的福耀玻璃间接受到影响。
据中国乘联会数据,2020年国内市场销售整车2532.4万辆,同比下降2.2%,其中,乘用车销售2004.4万辆,同比下降7%;新能源汽车销售126.9万辆,同比增长7%。
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扩大也带动了相关零部件供应商的业绩。以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为例,2020年营收为503.19亿元,净利润为55.83亿元。宁德时代2021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91.67亿元,净利润为19.54亿元。宁德时代用500多亿元的营收撑起了万亿元市值。
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带动了更多电子元器件产销两旺。